NEWS

资讯

洛尼亚时间”没了怎么办?梁雪青:探索一张新版的产品地图(上)

2020-10-28 来源:

今年没有了博洛尼亚展,我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 博洛尼亚展在中国陶瓷行业,应该是神一般的存在。特别是早期,我们像朝圣一样去看博洛尼亚展,所以它带有它曾经的荣光。但是今天怎么样,我们可以继续去分析。


博洛尼亚展在整个中国现代建陶里面,包括产品、技术、设计、文化、展示以及一系列的东西,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产品趋势上的一锤定音。因为我们都是看全世界最新的东西在哪里,然后如何去提高我们自己。


每年去看博洛尼亚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多年的习惯,每年都要去,每年都要看,但凡有用没用,都得看。因为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们跟这个世界的距离在哪里?我们能够做到怎么样?不能够做到怎么样?只有看完(博洛尼亚展)之后,才放心了。

博洛尼亚展举办这么多年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是“博洛尼亚时间”,结果今年的“博洛尼亚时间”是在中国。其实在很多人心中,这个“博洛尼亚时间”就像我们一代陶瓷人的春运一样——大家都在赶往博洛尼亚,很多时候我们在佛山看不见的老朋友、看不见的人,在相隔那么远的博洛尼亚都能看见,找人特别方便,所以就像春运一样。

“春运”在我们的传统基因里面,早期是因为贫穷,外出谋生的人在新年赶回家。其实行业的特性也是一样的,在10几20年前 ,是因为技术贫穷,所以去博洛尼亚看展。我们想要的是意大利的技术,因为我们缺。但是对于使用这些技术,当时还真的不是要做出来像意大利博洛尼亚的产品,我们只是想要技术来提升自己,去做一些当时我们认为好的东西。


到了5年前,我们技术提上来了,到了一个阶段,我觉得是到了一个设计贫穷的阶段。其实5年多前中国市场卖的主流产品和国际上卖的主流产品,我们是感同身受的——相差很远、差距很远。因为包括欧文莱品牌,做出口21年了,但是在中国市场所做的产品,跟在国外做的产品完全是两个体系。为什么?因为国际上做主导的、流行的、好卖的产品,到了中国市场就是“水土不服”。因为消费者消费认知、审美认知不一样。 但是这一切,也是在5年前开始改变了,整个国内市场的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我们可以看到这5年来,中国市场的产品跟国外意大利的产品开始趋于同步,能够走向了一致。为什么欧文莱在这5年更够在中国市场推得这么轻松,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就是把国外我们一起做的一些优势产品的迭代在中国市场可以如鱼得水,我们没有做太多的改变,我们就能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

那么到了当下的阶段,我们还去看博洛尼亚展,我们还穷不穷?我们穷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我们现在在这瓶颈上面,穷的就是前端创意。其实我们现在技术水平不差,设计风格也与国际同步了,但是前端创意这种关乎开发方面的,我们还是处于弱势。很多时候,我们看产品就是看它能不能去提升,能不能给到一些启发,我们都说看博洛尼亚展,就是看它的创意能力、以及做产品的态度。


来到2020年,“博洛尼亚时间”是没有了,能够看到的博洛尼亚给我们的印象,最近的只能是2019年的博洛尼亚展。我们所看到的一个趋势是这样子的:产品趋势的中心化日渐显弱弱。2019年我在看展的时候说“今年的博洛尼亚没有趋势,就是最大的趋势”,当时我是这样写的一篇文章,产品趋势很集中中心化的情况是没有了。


《【2019博洛尼亚展观察】今天的博洛尼亚,没有趋势就是趋势》

另外,在整个设计题材方面出现了全面分化。以前我们可能在展会里面看到的都是水泥、石材、或者某种金属在整个展会里面是主导的现象,从2019年开始却是没有了,没有是因为这个就是全面分化,可能看到很多东西,金属的、木材的、水泥的等等都会有,相对还比较均衡,没有哪个是特别突出重要的。
其实从2019年看到意大利给我们的感觉,现在目前整个工业技术去到什么程度,会发现从技术层面来说,技术断代能力进入微时代,没有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能够迭代出来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界限。
还有一个,其实从2019年就能看到大规格已经普遍化了,这已经不是特色,而是标配。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看意大利产品,我们设计、技术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我个人对于他们的欣赏点,一个是对产品文化创意溯源的思考能力非常强。因为(欧文莱)每年会特别去意大利的一些设计公司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会把一个产品的设计来源、设计启蒙,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亲历的一些变化,去思考整个产品框架,到最后产品的实现他们都有一个很清晰、完整的思路。这并不是通过后期策划去做,而是在前期产品设计方面就已经有这样的思路去做文化溯源,这是一个思考能力。

(梁雪青摄于2019年博洛尼亚展期间)
我们会觉得一件产品很舒服,很好,好在哪里?在于他们注重对产品的精微体感,包括看到的颜色,摸上去的手感,表面的一些效果等的把握能力。这就是进口砖与大部分国产砖的一些微妙的差距。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年,我们的技术追赶能力很强,但是最新的技术还是从意大利源头上去出现。这种出现就是因为意大利对技术方向的笃定能力非常强,很清楚知道下面要往什么方向去走。 这三个点就是我对意大利产品的欣赏。

对于目前来说,“博洛尼亚时间”在疫情下按下了暂停键,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情。以前陶瓷企业习惯了先看博洛尼亚,再回来做产品,但是今天没得看了,就像一个创新的断奶期一样,就要启动自己的大脑独立去思考,市场是什么样子?产品应该怎么样走?未来要怎么样做?不需要别人告诉答案。多年来,我们早已习惯博洛尼亚展直接告诉我们“答案”是什么。所以我说按下这个“暂停键”未必不是好事情,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独立看待自我。 回到产品本身。通常产品经理都会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定市场趋势,一个是找焦点。 不同的人看产品趋势都不一样,是因为焦点放在每个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放在远的、近的、当前的、以后的这个焦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看待产品解读的趋势也不一样。 作为陶瓷企业来说,我们目前谈产品已不单纯是谈产品的点,更重要是的是谈产品的系统能力。我觉得一个产品出来就不是说你做好一款产品就可以了,还有更多的深加工、服务和完整的产品输出,完整的产品系统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我会从点、面、体、场去解构、思考一个趋势。
……
(未完待续)
如何从点、面、体、场去结构思考一个趋势?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如何打造?
“博洛尼亚时间”没有了,中国时间如何登场?
敬请期待《“博洛尼亚时间”没了怎么办?梁雪青:探索一张新版的产品地图(下)》